
草原管理司专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印发,
标志着我国草原定位由生产为主向生态优先的历史性转变
顶层设计定方向 草原事业开新局
2021年3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印发,这是继2011年《国务院关于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国家再次对草原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这份文件的出台成为草原定位由生产为主向生态优先转变的重要历史性标志。
7月15日,国家林草局召开全国草原保护修复推进工作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草原工作的决策部署。
一年来,国家林草局草原管理司按照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完善草原保护修复制度、推进草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加强草原保护管理,推进草原生态修复,促进草原合理利用,改善草原生态状况,推动草原地区绿色发展,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了草原力量。
肃南皇城草原 赵忠摄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草原保护修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草原生态持续恶化的状况得到初步遏制,部分地区草原生态明显恢复。但当前我国草原生态系统整体仍较脆弱,草原保护和利用的矛盾依然突出,草原被随意开垦、征用、占用、破坏的现象尚未得到根本遏制,仍有70%的草原处于退化状态,其中中度重度退化草原占到一半以上,巩固草原保护修复成果形势依然严峻。中央高度重视草原保护修复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
党和国家新一轮机构改革以来,草原的定位发生了历史性转变,急需国家层面明确新形势下草原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具体措施。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重要节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发布,为草原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意见》提出,到2025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左右、到2035年达到60%,成为我国草原保护修复的重大阶段性目标,也是全国林草主管部门为之奋斗的目标。
《意见》从4个方面提出了16项具体措施和3项保障措施,这些措施都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既有草原调查监测和规划编制等基础性措施,也包括提升草原监管和生态修复能力等有针对性的措施,各项措施环环相扣、逻辑紧密,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草原治理体系总体思路架构。
2021年7月15日,全国草原保护修复推进工作会议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国家林草局副局长刘东生出席会议,分析了新时代草原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贯彻落实《意见》做出全面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有关同志参加了会议,为草原工作出谋划策。
一年来,各省(区、市)林草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对草原工作的决策部署,15个省(区、市)相继出台了省级层面的草原保护修复政策文件,福建、江西等南方省份也将草原工作摆在突出位置。
新时代草原工作顶层设计,如同草的根系一般,串联延展,迅速萌发。国家对草原工作的决策部署正在落地生根。
历史性文件必将催生历史性变革。
菌草
2021年,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深入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补助力度进一步加大,各地累计落实中央资金60多亿元,安排种草改良任务4600万亩,实现了年初确定的目标。
加强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国家林草局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监测预警,做好普查,抓好防控,加大绿色防治力度。全年安排草原有害生物防治任务1.39亿亩。
草原并不是北方独有。2021年,草原生态修复项目不再局限于北方,湖南、贵州等省也纳入范围,覆盖省份扩大到21个,我国草原南北共治局面正在形成。
加快草原修复治理模式创新,是机构改革以来我国草原生态修复方面的一大亮点。自2020年我国正式开启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公布首批试点名单后,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加快推进。
目前,全国首批39处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建设规划基本编制完成,部分规划已通过省级评审,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这一创新形式落地见效。组织起草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管理办法等规范,启动《全国草原自然公园发展规划》编制。
为破解国有草原“修复-退化-再修复”的恶性循环,国家林草局将国有草场试点建设提上议程。按《“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的“全国建设国有草场1000万亩”的目标,启动了国有草场建设试点前期研究工作,探索草原生态保护与科学利用协调发展新思路、新模式。研究起草了《国有草场试点建设方案》。筛选18处区域为首批国有草场建设试点备选,涉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13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涉及草原面积约350万亩。
国家草原自然公园、国有草场建设等一系列草原生态修复模式,成为新时代草原工作的重大突破。
为进一步推进免耕补播科技示范试点,更好发挥免耕补播在草原生态修复中的作用,国家林草局办公室和九三学社中央办公厅联合发出通知,提出大力推广免耕补播技术,提升草原生态质量,要求各级林草部门大力推进草原免耕补播试点,在落实草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中,充分应用免耕补播试点技术和经验。根据不同草原区域的土壤、降雨量、海拔、积温等条件及草原退化程度,因地制宜,科学选择适宜的乡土草种开展免耕补播。

羊草
机构改革以来,草原监测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基本构建了草原动态监测、草原基况监测、草原生态评价和应急监测为主的四梁八柱,建立了以国家队伍为主导、地方队伍为骨干和市场队伍为补充、高校院所为技术支撑的全新草原调查监测组织体系。
2021年,国家林草局启动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草原监测评价全面融入该体系中,以国土“三调”成果为统一底版,组织全国31个省(区、市)林草部门全面开展草原监测评价工作,累计投入近8000人,完成外业监测样地1.5万个,逐步形成林草一体化监测评价格局,为全面评价我国草原生态变化奠定了基础。
摸清草原家底,将草原落实到山头地块,实现精准的保护管理,始终是草原人的梦想。2021年,国家林草局各直属规划院与地方林草部门共同开展草班小班区划,将草原落实到山头地块,初步建立了草原基础图库,为全面建成全国草原“一张图”、提高草原精细化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1年的草原监测评价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了草原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将草原类型分布、生态质量、生物量、生态功能、系统格局、生态价值、碳汇等指标列入测算范围,形成以重要流域、重要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战略区为主要单元的评价成果,为科学评价我国草原生态状况、开展林(草)长制督查考核等提供重要依据。
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林草“两张皮”的问题,真正体现了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产出的“林草覆盖率”指标,是一个突破性成果,真实反映了国土绿化覆盖状况,具有开创性意义。

河北草原样地监测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覆盖草原最广、投入规模最大、受益农牧民最多的重大政策,累计投入中央财政资金已超过1500亿元,实施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引导农牧民合理配置载畜量,科学利用天然草原,1200多万户农牧民受益,政策实施取得显著成效,草原生态得到持续改善。
2021年,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指导意见》,明确 “十四五”期间,国家继续在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3省(区)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北大荒农垦集团实施第三轮草原补奖政策。
第三轮草原补奖政策总结了地方成熟经验模式,提出进一步优化禁牧和草畜平衡任务,前两轮实施禁牧的草原植被恢复达到解禁标准的,要转为草畜平衡,科学有序利用,动态调整,防止一刀切。这充分体现了科学治理的原则,符合地方实际,对于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具有积极作用。
国家林草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落实第三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切实做好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有关工作的通知》,对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相关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提高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效能,深入有效衔接草原征占用审核与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工作,国家林草局2021年1月28日发布2021年第2号公告,将矿藏开采、工程建设征收、征用或者使用70公顷以上草原审核事项委托省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实施,委托期限为2年。加强建设项目使用草原行政许可委托工作的监管,促进监管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

全国草原保护修复推进工作会议现场
伴随着草原保护发展的形势变化,以“法”治草、以监管护绿成为新一年工作的亮点。
完善草原法治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稳步推进《草原法》修改工作。深入开展草原法修改调研和重大问题研究,召开研究成果汇报和修法研讨推进会,总结提炼研究成果,对法律文本条款进行滚动修改,形成草原法草案征求意见稿。
收集整理我国现行的涉及草原管理的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党中央、国务院文件等,编印出版《草原法律法规和文件汇编》。
开展草原执法监管专项检查督查。印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草原执法监管 坚决打击开垦草原和非法征占用草原等违法行为的通知》,指导各地依法打击开垦草原和非法征占用草原等违法行为。组织4个检查组,分赴四川、甘肃、宁夏和新疆4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0个县(市、区、团场),就草原执法监管工作进行重点检查督查。

普法宣传
任继周院士讲,没有大树就没有历史感,没有草坪就没有时代感。作为草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坪业发展始终是草业现代化水平标志之一。
2021年,草坪业健康发展论坛成功举办。任继周、沈国舫和尹伟伦3位院士领衔发表了主旨报告,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学者、草坪生产经营企业代表等200多人参加了论坛。论坛达成“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科技支撑、创新发展”的原则,形成“推广建植低耗水、抗病虫害、耐踩踏、耐旱、节土、节肥型草坪”的重要共识,搭建草坪产学研交流融通平台,明确草坪业健康发展的方向与思路。
草业健康发展,种业是基础。2021年,草种业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举办。会上,南志标院士作主旨报告,沈国舫、蒋有绪、刘旭、张守攻、种康等院士为推动我国草种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来自全国科研院所和企业的70余位专家、代表围绕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草品种选育等专题开展深入研讨,共商草种业发展大计,共谋草种业发展之路。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国家林草局承接草原管理职责以来,针对草原底数不清、方向不明、基础薄弱等问题,持续攻坚克难,快速补齐短板,草原工作形势大为改观,但草原生态形势依然严峻,还需持续用力。草原管理司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胸怀“国之大者”,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久久为功,锲而不舍地加强草原保护修复,推动草原高质量发展,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贡献草原力量。
新闻来源:林草新闻